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|97人妻成人免费视频|亚洲国产av片一区二区|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|中文字幕在线高清免费mv|亚洲高清av在线一区二区|精品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蜜桃|日韩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

羅田論壇

標題: 羅田歷史名人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醉眼迷離    時間: 2023-6-21 14:42
標題: 羅田歷史名人
羅田歷史名人
王韶
     
   王韶(1029-1081),字子純,號敷陽子,羅田大河岸人,北宋名將,進士出身,足智多謀,富于韜略,授新安主簿,遷建昌軍司理參軍。北宋神宗時,任禮部侍郎、樞密副使。王因上書《平戎策》三篇,提出“收復河湟,招撫羌族,孤立西夏”方略,為宋神宗所納,被任命為秦鳳經略。
   他率軍擊潰羌人西夏的軍隊,設置熙州,主導熙河之役,收復熙、河、洮、岷、宕、亹五州,拓邊二千余里,對西夏形成包圍之勢。累進觀文殿學士、禮部侍郎等職 ,官至樞密副使,以“奇計、奇捷、奇賞”著稱,戲稱之“三奇副使”。受神宗皇帝召見,并任命為秦風經略,升為著作郎,改任太子中允、秘閣校理。又因收復河湟有功,升任右正司、集賢殿修撰、左諫議大夫、端明殿學士。
   熙寧七年(1074年),被封為資政殿學士并賜崇仁坊住宅一棟。在與西夏作戰(zhàn)中切斷敵方通路,使戰(zhàn)局發(fā)生轉機,神宗又提升他為觀文殿學士、禮部侍郎,不久又封樞密副使。后因王安石變法失敗與之政見不和,降為洪州知州,遷知鄂州。
   元豐四年(1081年),王韶去世,年五十二,追贈金紫光祿大夫,謚號"襄敏"。政和四年(1114年),追贈太尉、司空、燕國公。蘇東坡謫貶黃州時,曾專程到羅田探望過王韶的父親燕國公,留下東坡井故跡。大河岸觀音寺附近,曾有王的住宅,還有碑刻他的圖象和事跡。
何景明

   何景明(1483-1521),字仲默,因祖居羅田縣復船山。故又號大復山人。何景明與李夢陽、李攀龍、王世貞并稱“明初四杰”;又與李夢陽、徐禎卿、邊貢、康海、王九恩、王延相成為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“前七子”。
   何景明八歲習詩文,十二歲研習《春秋》,學業(yè)日進。弘治壬戌(1502年)參加京試,得中進士,授職中書舍人。因好直言,得罪了權貴。轉為吏部員外郎,再放陜西提學副使。任職期間,力建校舍,考士有方。后期以文學活動稱著于當時。《古今圖書集成·文學典》稱:“景明志操耿介,尚節(jié)義,鄙榮利,與李夢陽并有國士風。兩人為詩文,初相得甚歡,成名后,互相詆訶。夢陽主模仿,景明舉創(chuàng)造。各樹堅壘,不相上下。兩人交游,亦遂分左右!笔婪Q“天下詩文必并稱何李”。
  何景明學識淵博,既通詩道,又通五經、天文、地理、律呂、算數(shù)、醫(yī)卜。著作有《定古樂府》、《選漢魏詩》、《選漢魏詩》、《大復集》、《三秦志》等。
王茂桓
   王茂桓(?-1926),字術甫,羅田城關人。清縣學廉生,光緒乙丑(1889年)中副榜,授職教喻,又曾授業(yè)于江漢書院。光緒戊申(1908年)致書學部,請設分科大學,遂被調至學院充任工程委員。王喜于從事輿地學研究,創(chuàng)立“輿地公會”,主持印刷中外地圖。常親身考察南北疆域,實地繪制,對于中國地理形勢圖卓有貢獻。
   民國初年,王茂恒相繼充任北京八旗高等學堂及京師師范學堂地理教官。1924年應湖北國學館館長王葆心之聘回湖北教授地理。所編地理講義,“足以發(fā)忠愛之忱,足以發(fā)激昂之氣,足以破夏蟲井蛙之見”,受學生歡迎。其著作有《三通考錄》四卷、《高等輿地講義》多卷。
匡一
   匡一(1876-1920),原名孫名記,字范回,號云觀、群觀,1913年為避袁世凱之害,改名國一,羅田匡河人?镆挥讖母赣H研習“五經”、“四書”,后考入湖北經心書院。1904年東渡日本,入東京法政大學,以年富學優(yōu)被推舉為東京中國留學生會會長,與孫中山交誼甚篤。1905年,參與同盟會籌備會議。8月,同盟會成立,當選為內務總長。
   1907年畢業(yè),獲法政學士學位。回國后,任北京大清總銀行法律教員,黑龍江省高級審判廳推事,暗中建立同盟會黑龍江支部。
   1912年,任直隸省檢察廳廳長。次年,隨孫中山討袁。1917年重返北京,歷任北京法政大學校長、北洋大學教授、天津律師會會長?镆簧瞄L書法金石,著譯頗豐,《民法通論》、《法政匯編》等均受到國內外學術界贊譽,同里王葆心稱贊他“群觀沉靜優(yōu)雅!
王楚喬

   王楚喬(1867-1920),字佑祺,晚年自號“植根山人”,羅田大河岸古樓沖人。自幼聰穎,努力向學,與從弟王葆心同塾,手足情深,互相競勝。楚喬操筆為文,吐語清新。稍長,雅好詞采,深嗜馴體文,學齊梁唐初名家尤見功夫。后致力于散文,深得歐陽修、歸有光之風采神韻,接近桐城派。黃州經古書院院長周錫恩,賞其才學謂其“學東坡而深得其骨”。光緒二十三年(1879年)丁酉,舉拔貢;光緒二十八(1902年)壬寅,中湖北鄉(xiāng)試舉人。會試堂備,挑起國史館譽錄,議述試用知縣。光緒三十一年(1905年),官費留學日本弘文學院,銳意講求歐、日學藝,尤致力于教育、政法兩科。宣統(tǒng)二年(1909年)歸國,參加舉貢考職,為宣統(tǒng)太傅陳寶琛賞識,列為第三名延試一等。授官外部主事、庶務司行走。陳曾對其弟王葆心說:“吾見君兄之文,通交學術宗門,決為積學方雅之士,乃知淵深有自也!
  楚喬在京僅官一年,即遇辛亥革命。后因厭惡官場,乃致力于教育事業(yè),歷任京師、漢陽學校教員及武昌啟黃中學校長等職。后歸鄉(xiāng)梓,接辦里中舊有的區(qū)學。民國8年(1919年),任羅田高等小學校長,效日本及京師省會辦學方式,董治有方,使學校規(guī)模完備。同時,恢復“羅田消寒詩會”,主掌詩壇,倡導時代文風。
  楚喬著述甚多,有《古學效考》一卷、《公車紀行》二卷、《扶桑游記》、《經義說薈》三卷、《治經通語》三卷、《汴游述略》一卷、《萬國史述要》四卷、《籌賬事宜》二卷、《學校新語》一卷、《金栗山房文集》四卷等。以上,僅《萬國史述要》在日本東京印行,余稿均在日寇入侵時,在武昌散失。
程瑩

   程瑩(1381-1448),字汝昆,號伯玉,羅田人。研討程朱理學,精通《易經》。明成祖永樂十年(1412年),被薦候選官員,后任禮部司務。永樂十三年(1415年)出使日本,是鄂東第一位外使,回國后,遷禮部主事,升員外郎、郎中。宣宗宣德十年(1435年),渡海出任瓊州(今海南)太守。此后14年中,廢土司制,行州縣制,建倉儲糧,興辦學校,政績顯著。卒于任,瓊人立祠祀之。
張振武
   張振武(1877-1912),亦名堯鑫,字春山。原籍羅田四口塘人,以行商,遷居竹山。張少讀私墊,后入省師范,受業(yè)師時象晉之熏陶,進步思想開始萌芽。甲午戰(zhàn)后,民族危機日丞,遂變賣家產,私費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法律,并加入體育會、同盟會,任聯(lián)絡部工作。
   1907年畢業(yè)回國,任教于武昌黃鶴樓小學,復倡體育會及公立學堂,以聯(lián)絡同志。
   1909年加入共進會,助孫武建立共進會鄂省總部,是武昌起義領導者之一,與孫武、蔣翊武齊名,號稱“三武”。武昌起義前夕,漢口寶善里機關和武昌小朝街指揮部相繼破壞,孫武負傷住院,蔣翊武出走,彭楚藩、劉復基、楊宏勝三人被害,值此危機關頭,張振武主動聯(lián)絡各方,不失時機組織起義。在他的周密部署下,一舉攻克了清督署,占領了武昌城。軍政府成立,張以軍務部負責人主持軍務,抗擊清軍的實然襲擊,堅守武昌,在戰(zhàn)斗中負傷。
   1912年8月16日凌晨,張被袁世凱秘密殺害。
葉樸臣
    葉樸臣(1842-1912),字良杰,號炳蔚,羅田梅家沖人,父醒吾,畢業(yè)從事教育。樸臣對程朱理學造諧尤深,特別推崇范仲淹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古訓,執(zhí)教后,常以“學戒自欺自是,生戒自私自利”等語自勉并教誨學生。樸臣蘊視功名,不求仕進,以師為業(yè)。先后在石橋鋪、萬壽橋、古樓沖、朦朧山及英山百丈河等地執(zhí)教達46年,其設帳處皆署曰“隱求居”。晚年自名“隱求居老人”,樸臣博文約禮,指導有方,所授生徒,成名者甚多,邑翰林姚晉圳、姚晉址,邑舉人匡一、葉啟壽等皆出其門下。
葉南陔
   葉南陔,字循,湖北羅田縣石橋鋪方家山人。聰明嗜學。府縣學試屢拔前茅。十六歲考中秀才。旋即東渡,考入日本弘文師范學院。留日期間加入同盟會。學成歸國,任辛亥革命元勛張振武之秘書。后任震旦氏報新聞編輯。因不滿時政,歸隱于方家山故園。布衣素食,寄情山水,以詩書自誤。民國丁卯年,契友郭沫若先生旅漢,函邀其晉省一晤,并為之謀就興山縣長職務。他鄙棄官場,辭不赴任,暢談數(shù)日而返。因其博學多才,聞名遐邇,鄉(xiāng)賢耆宿請其執(zhí)教。他欣然允諾,于家鄉(xiāng)石橋鋪葉氏祠設館,專授年齡較大,程度較高之學生。他中西并蓄,文理兼優(yōu),治學謹嚴,因材施教,效果顯著。深為鄉(xiāng)賢所推重。成材學子,遍于鄂東諸縣。畢業(yè)于黃埔軍校之彭干城、葉俊、張麟書、張風書等人,都出其門下。葉俊在北伐戰(zhàn)爭中英勇犧牲,他哀惋痛絕,并撰聯(lián)云:“黃埔健兒,烏江雄鬼;卅年春夢,萬里秋風!逼鋹凵Р胖,如茲可見。雖身居僻壤,當世名士無不樂與交游。羅田之鄭思麟、薪春之陳通生、黃侃都是他之契友,過從甚密,時有唱和。他為人剛正,不慕榮利,樂于執(zhí)教,實為羅舊頗享厚望之塾師。
胡明庶 胡明通 胡明書 張明道
   胡明庶,字公輔,羅田人。明嘉靖十一年(1532年)進士,又中探花。長期在朝廷為官,清廉有聲。平生勤奮好學,攻研理數(shù),精通音樂和法律,有多方面的學術成就,曾取《皇極經世》、《律呂新書》,詮解章句,以圖說明,以經學教授而終。胡明庶、胡明通、胡明書與堂兄弟張明道(是三胡伯父胡大洪的遺腹子)為羅田明代嘉靖年間一家四進士。為此,羅田縣城古樓街修造了一座“聯(lián)壁坊”。
   胡明通、胡明書,皆官通判,長于理學。明通著有《征邊集》,世人稱之為東郊先生。張明道官贛州兵備道,亦潛心朱子之學。
   曾任紹興知府多年,紹興專為他修建了張公廟,羅田也為他建立了“功名坊”和“張明道讀書處”。明道卒后葬在羅田北豐。
葉渭溪
   葉渭溪(1871-1922),名啟熊,字夢黑,羅田梅家沖人。自幼隨父課讀,天資聰穎,潛心經史,尤嗜文學。曾先后設教于梅家沖、大河岸、梅店畈、韓家塆等地私墊。他雖身任教職,尤復嗜學,矢志不渝。光緒三十二年(1905年),他以優(yōu)異成績見錄于黃州府師范學堂。
   卒業(yè)后,經湖北省教育司委任羅田縣宣講員和勸學所負責人之一。民國7年(1918年)家鄉(xiāng)有創(chuàng)辦學校之議,渭溪受過師范教育,且為人誠實公正,深孚眾望,故葉氏族長及地方人士請其承辦。他欣然許諾,辭退縣勸學所職務,回鄉(xiāng)創(chuàng)辦“梅家沖私立高等小學!,并任校長兼授國語課。治校嚴謹,成績卓著,經縣視學劉書封檢定該校為全縣36所私立小學之冠。葉即深為縣長毛煥煙贊賞,授以褒獎令。其獎文曰:“案查葉渭溪勤勞學務,成績優(yōu)良,為全縣教育之楷模,應予褒獎,此狀!币蚱浞恐度~繩裘在京求學,參加“五四”運動,寄回傳單,渭溪深受啟發(fā),積極宣傳愛國道理,張?zhí)吹蹣苏Z,抵制洋貨,給學生和民眾教育極深。葉在推行新教育,傳播新文化思想和培養(yǎng)人才方面,作出了應有的貢獻。后因操勞過度,積勞成疾,民國11年(1922年)6月,病故于家中。
葉位臺
      
   葉位臺(1888-1926),湖北羅田梅家沖人。祖父是鄉(xiāng)試副榜。父親是癝生,候選訓導。故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學熏陶。加之聰穎好學,博涉群書。甫十歲,能詩善文。民國元年(1912年),于兩湖礦務高等學堂畢業(yè)。擅長英文、數(shù)學、體操、歌詠諸科。經教育部簡定,準充當中學高、初各級教員。他熱心于家鄉(xiāng)教育事業(yè),毅然返梓,任縣立高等小學首任英文教員。民國八年(1919年)應家鄉(xiāng)梅家沖族立兩等小學之聘,兼任該校體操、歌詠教師之輔導。后兼任縣教育會長之職。為革除舊的教學體系,推行新的教育思想方面作出了貢獻。他愛生如子,克盡職守,因材施教,方法靈活,為師生、家長和社會人士所景仰。他以贏弱之軀,磨其繁重之任,積勞成疾,民國十五年(1926年)病逝于校中。時年僅三十八歲。教界同仁同聲哀悼,歸葬時,縣直知名人士、學校全體師生、學生家長無不含悲嘆息,痛悼良師之早逝,其殯禮之隆,足觀其望之高。
王先
   王先羅田人。明萬歷年間進士,任職刑部郎中,后受權闔魏忠賢迫害回鄉(xiāng),曾寄寓于羅田老塔山清元寺中,正德癸酉年(1513年)羅田在老塔山處創(chuàng)建塔山書院,王先曾任該書院主講。羅田至今有王先講學時書門聯(lián)句:“未審昔人稱老塔,請題今日曰東山!钡墓适聜魇。
葉溪銘
   
   葉溪銘(1875-1927),字侖,清邑庠生,羅田縣梅家沖人,畢生從事教育事業(yè),興學堂前,先后執(zhí)教于石橋鋪之張、汪、葉氏,傅家莊之王、鄭氏,古廟河之周、姚氏諸名門望族之家塾。興學堂后,任教于石橋鋪、梅家沖小學、縣立中心小學教員、主任及四官殿私立高等小學校長等職,他在推行新教育和培養(yǎng)人才方面,作出了努力。黃埔軍校畢業(yè)生汪錫森、余宗盤、葉海岑、張績武等均系其愛生。
葉繩裘
   葉繩裘(1905-1927),號彥三,羅田梅家沖人。7歲時,即隨叔父到北京就讀,及冠,畢業(yè)于北京清華大學。因受革命潮流影響,于民國15年(1926年)和李梯云等同志在滕家堡開展革命活動,創(chuàng)辦平民小學,并任校長。以平民小學為基地,傳播進步思想,宣傳革命道理,建立“羅麻青年讀書會”和“共產主義青年團”組織。同年9月,加入中國共產黨,又兼任國民黨滕家堡區(qū)黨部宣傳部長。10月,中共商羅麻特支成立,任特支宣傳委員。除作好學校工作外,還經常深入農村,幫助農民協(xié)會、婦女會、兒童團開展革命活動,成為滕家堡地方革命運動領導人之一。他創(chuàng)辦主管之平民小學,開羅田無產階級領導學校教育之先河,亦為全縣平民小學之楷模。
   民國16年(1927年)春,他受黨組織派遣,到匡河、石橋鋪等地開展農運,幫助建立農民協(xié)會。后任縣黨義研究班教員,為培訓農運、教育骨干,推動全縣農運、教育工作作出了貢獻。同年5月29日,滕家堡發(fā)生反革命暴亂,葉慘遭殺害。就義時年僅22歲。
周棋
   周棋(1859-1927),字景澄,號君淑,羅田柳林河人。十七歲取秀才,二十五歲拔貢,二十八、九歲連中舉人、進士,授內閣中書。因侍才自傲,無意于官場,遂辭官歸里,杜門著述。
   民國三年(1914年),應黎元洪聘,任大總統(tǒng)府咨議,旋改任陸軍部編輯、參議院譯員,兼北京大學教授及“時事報”主筆。民國九年(1920年),任湖北督軍府顧問兼武昌師范大學教授。著有《古今名將事略》、《吳子兵書》、《國文述要》、《柳林詩文集》等。
劉慧凡
   劉慧凡(1888-1940),名宏達,羅田城關河東街人。少時入塾,1905年就讀進士河小學堂,1911年考入漢陽普通中學,次年轉入安慶陸軍學堂,1914年升北京陸軍第一預備學校,后二年考進保定陸軍軍官學校。在此,與鄧演達、葉挺、嚴立三結成摯友。
  軍校畢業(yè)后,任孫中山大本營警衛(wèi)團副營長,參與討逆惡戰(zhàn),以機智、勇敢深受中山先生賞識。1924年至1927年,劉慧凡歷任黃埔軍校教官、輜重團長、中央政治學校軍需處長,國民革命軍政治部軍械庫長及糧食委員會主任,勇戰(zhàn)汀泗橋、賀勝橋,攻克武昌,籌辦軍需,協(xié)同鄧演達組建中華革命黨。皆見奇勇奇才。值汪、蔣合謀,慧凡優(yōu)心忡忡,乃作詩曰:
  “沙沙鉛山,茫茫恨水,
  日月所照,吾將安歸。
  ......
  鉛山沙渺,恨水茫茫,
  出入無時,莫知其鄉(xiāng)!”
  隨之,在護送難友鄧演達去河南之后,乃攜幼子劉石逸退居廬山,時與嚴立三結伴砍柴。未幾,蔣介石亦居廬山太乙村,曾幾次相請,并許以高官,皆被回絕。
  1930年,鄧演達自蘇聯(lián)回國,改造中華革命黨,委任劉慧凡為浙江建設材料委員會委員。不久,鄧不幸被捕,劉慧凡等聯(lián)名向蔣上書保鄧,不料蔣竟下令將鄧處死,劉慧凡憤然歸里。
  回到家鄉(xiāng)。劉慧凡多方籌資興辦家鄉(xiāng)教育事業(yè),自任羅田縣立小學校長。時有黃埔學生五十四師師長郝夢齡進駐羅田,贈劉慧凡五百大洋,他全部轉贈學校。晚年,曾置宅黃州,讀書種菜,外加著述。1937年,蔣介石又向劉慧凡郵寄錢物,勸其“出山”,再被拒絕。
  次年嚴立三主政湖北,薦以全省視察員之職。赴任不久,因病辭歸羅田,直至1940年3月辭世。
  劉慧凡為人“不阿流俗”、“不希權貴,居恒布衣蔬食,以勤勞儉樸轉移風氣為己任”。生平著有《輜重概論》、《老子淺說》、《四書分宗讀本》,惜均散失。
李守愚
  李守愚(1897-1943),名赤,字幀干,羅田葉家河人,湖北第一師范畢業(yè)。他熱愛祖國,思想進步,大革命時期,參加國民革命軍,在海陸豐戰(zhàn)斗中,與部隊失散回鄉(xiāng)。自后,在羅田縣立中心小學、羅田三小、李家樓私立迥瀾小學、石橋鋪小學任教。其數(shù)學教學頗具特色。善于運用直觀的教學和啟發(fā)式,誘導學生積極思維,收到舉一反三,觸類旁通之效。還非常注意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和體育訓練。
  李為人剛正不阿,樂于助人。尤對品學兼優(yōu)之孤貧學生,常以薪資相濟。他工作認真負責,業(yè)余時間編寫文藝節(jié)目,組織師生宣傳抗日救國,深受師生愛戴。
潘宗瑞
  潘宗瑞 (1881-?),字繼武,亦字輯武,羅田人。宗瑞為縣附生,畢業(yè)于湖北兩湖書院。經湖北省派送比利時留學,在比利時安凡士省高等商務學校就讀,畢業(yè)后考入比利時大學,獲政治學士學位,留學期間,加入同盟會組織。伯勒塞爾萬國博覽會成立,我國駐比公使楊樞任宗瑞為該會評會員,由于工作出色,獲我國農商部褒獎狀。宗瑞回國后,應學部考試,取得優(yōu)等,被賜予法科舉人,調外務部任辛亥革命后,宗瑞任大總統(tǒng)府秘書,兼國務院僉事。在袁世凱就任大總統(tǒng)職典禮中,因辦事勤勞得到金質紀念章,并被袁任命為國務院僉事、秘書廳文書科科長兼收發(fā)外文主任。適清裕隆皇太后逝世,宗瑞奉命三次赴清故宮致祭,并被任命為總統(tǒng)府秘書,庶務科副科長兼交際股長。在文官考試中,以“材獻練達,學有專長;各國語言,尤為諸熟”被國務院總理孫寶琦列為甲等。國務院撤消后,宗瑞被國務卿徐世昌任命為政事司務所僉事及第三科科長,兼任禮制管事務員。以勤勞卓著,受到大總統(tǒng)府給予五等嘉禾章,后又兼任留學試驗委員,全國生計委員會辦事員。
  大革命后,宗瑞客居海外,后于重慶去世。卒年不詳。
許訥夫
  許訥夫(1900-1950),字憲章,又名壽雨,昌年,羅田縣大河岸涼水井許家塆人。曾就讀于武昌兩湖師范附屬小學,湖北省第一師范,武昌中華大學經濟系。曾任省立一師附小教員、教務主任、省立十四小學教務主任、省立第三小學校長。
  抗日戰(zhàn)爭爆發(fā)后,許于1939年任湖北省動員委員會戰(zhàn)區(qū)總動委秘書;1940年任戰(zhàn)時工作人員訓練教官;1941年任第五戰(zhàn)區(qū)經濟委員會高級組員、編纂、編輯、秘書、專門委員。不久辭職回羅田縣立初級中學任教。
  1942年冬,由于日寇竄擾羅田,情勢危急,學校草率結束,畢業(yè)學生亦倉促離校,校長胡君仁因事辭去職務。1943年春,許訥夫接任校長之職,對學校大加整頓,氣象一新,重新補辦第二屆畢業(yè)生手續(xù),秋季招新生兩班,學校開辦七班,學生376人,教職員21人。同年秋,許又在羅田縣北鳳河燕窩塆増建起了縣立初級中學第一部,招收二上、一上學生各一班,計124人,教職員13人。
  1944年春,許在該校附近設一年制簡易師范科一班,招收初中畢業(yè)生,冬季畢業(yè)。次年春秋兩季各招收三年制簡易師范班一班,招收小學畢業(yè)生。
  1945年,許又在石橋鋪創(chuàng)建縣立初級中學第二分部。兩個分部的校務行政由本部統(tǒng)一管理。在抗日戰(zhàn)爭最艱若的年代,經許訥夫的不斷努力,羅田縣立初級中學本、分部共有學生16班,906人,教職員62人。
  1945年,許兼任羅田縣參議會副議長,1946年兼任參議會會長。同年6月受聘任武漢市政府主任秘書,湖北省參議員,并曾任國民黨省黨部科長,五戰(zhàn)區(qū)經濟委員會秘書,省教育會理事長,湖北省國大代表。
  1948年10月辭職,任教于湖北省高級工業(yè)學校、省高級商業(yè)學校1950年下半年去世。
  1944年許訥夫任羅田縣立中學校長時,曾親筆為學校創(chuàng)作校歌,歌詞為:
  群山疊峰,淺水索懷,
  這里有我們的樂園,
  我們活躍躍的一群在這里藏焉,
  休息焉、游焉。
  我們是新中國的主人,我們是民族生命的源泉,
  我們要敬業(yè)樂群,自強不息,
  把興亡責任加上自己的兩肩。
  努力!努力!
  大家起來競著祖生鞭。
劉伯棠
  劉伯棠(1888-1951),羅田縣人。自幼聰慧,刻若攻讀,民國初年畢業(yè)于河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,自此寄身杏壇,終身執(zhí)教。初任教于湖北第三小學,羅田縣立完全小學,羅田縣中心小學。1924年至1927年任羅田縣立農科初級中學校長。后一度去職,設塾故里,教誨村童?谷諔(zhàn)爭爆發(fā)后,適遇羅田創(chuàng)建縣立初級中學,劉遂于1939年至1948年,一直在縣中任職。歷任訓導主任、教導主任、校長等職。
  劉伯棠病卒于1951年。他為學勤奮,學識淵博,篤愛學生,有教無類,不愧是羅田杏壇名宿,培育桃李無數(shù)。
  羅田有詩贊曰:
  公生一八八八年,幼小攻書聰慧煊。
  學海無涯舟自作,競渡煌煌歸凱旋。
  畢業(yè)民初湖一范,執(zhí)教終身心坦然。
  初任湖三羅完小,彌堅篤志譜教鞭。
  繼任縣立羅農中,職務校長鞍馬闌。
  設塾幫里家童誨,謀生無計心安閑。
  際遇抗戰(zhàn)羅中建,委以重任肝膽懸。
  耿耿星河天欲曙,忠貞事業(yè)心亦丹。
  潑墨神州江山繪,滿園桃李鮮且妍。
  森然極木掌天柱,神柄巍巍撐兩端。
  篤愛學生教無類,高風赫赫煊羅田。
  為學勤奮識淵博,德冠時杰賽前賢。
  潔身自好清廉尚,風清兩袖魂自虔。
  篤厚為人忠且直,奕仁奕德銘志堅。
  嗚呼命矣黃泉下,悠悠德澤芳九泉。
余仲甫
  余仲甫(1887-1950),字樂天,又名丹桂,羅田三里橋人。清末,入湖北文普通中學,1911年畢業(yè)于兩湖師范。在校期間,加入同盟會,參加辛亥革命。民國初年,回里完婚,適值羅田創(chuàng)辦國民小學,他就任羅田縣國民小學校長,后任羅田縣立模范高等小學、縣乙種農業(yè)學校、縣立完全小學教員。教學中,他極力宣傳愛國主義,并根據(jù)中國積弱的國情,力主振興實業(yè),重視科學,培養(yǎng)入才,以發(fā)展經濟,充實國力,來拯救中國的危亡。
  大革命時期余擔任國民黨羅田縣黨部執(zhí)行委員會常務委員、羅田縣教育整頓委員會委員。是羅田縣工農革命運動和教育改革的積極分子。民國16年(1927年),“四·一二”‘叛變’,羅田縣工農革命運動遭受摧殘,余離開羅田去武漢任家庭教師,民國19年(1930年),任漢口市立第五小學教務主任、省實驗小學教員。后去新州正源小學任教。直至1937年抗日戰(zhàn)爭時才回羅田,先后擔任縣短期小學、縣立第一小學、縣立鳳山(城關)中心國民學校校長。余畢生從事教育工作,勤奮務實,治校嚴謹,教學有方,成績顯著。1950年9月6日逝世。
肖玉輝
  肖玉輝(1899-1961),羅田勝利消家坳人,武昌中華大學畢業(yè)。讀大學時,受同鄉(xiāng)同學李梯云影響,于民國15年(1926年),隨李回羅田進行革命工作。任國民黨羅田縣黨部宣傳委員,對改革羅田教育,創(chuàng)辦平民小學作出了貢獻,大革命失敗后,去新洲正源小學任教?谷諔(zhàn)爭爆發(fā)后,回羅田,先后創(chuàng)辦羅田縣第三小學、私立滕家堡培基小學并任校長,后任羅田縣立初級中學雙風坳分部主任,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后,在武昌中華中學、漢陽高中任教員、教導主任多年。
胡君仁
  胡君仁(1900-1961),羅田縣栗林咀人。以第一名成績考入湖北省立第一師范,在校期間,深受董必武同志器重,校長郭昭明每年寒暑假,留他為其子女補課。民國11年(1922年),一師畢業(yè),在武昌二小任教,旋調武昌區(qū)教育局任小學督學多年,武漢淪陷,胡回縣任縣教育科督學、縣教育會會長、縣志館總采訪。民國28年(1939年),羅田創(chuàng)建初中,他是主要開創(chuàng)人。時校址在北峰河燕窩灣,縣長黃增焯任校長,任縣督學的胡君仁主持校政,在任職期間,辛勤籌劃,艱若工作,成績卓著。首屆學生中,有8人提前一年以優(yōu)異成績考入省立第二高級中學,民國三十年(1941年)秋,該校復改為“羅田縣立初級中學”胡擔任校長,是年春秋兩季各招新生一班,至此初中各年級班次齊全,在校學生實為六班(三個年級各為二班)333人,教職員18人,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后,胡任武漢博愛中學、武昌中學高中國文教師,湖北省民眾教育館館長。
  1955年,胡病居武漢,董必武同志辦公室致函囑其安心靜養(yǎng)。武漢市總工會派員探望。1961年病逝時,董老囑函吊唁,武漢市民政局負責人登門哀悼。
葉生機
  葉生機(1902-1959),字繩箕,羅田梅家沖人,北平華北大學文學系畢業(yè)。在北京讀中學時,積極參加“五四”運動。大學畢業(yè)后,即從事教育工作,曾任南州廣東省立第二師范宜昌湖北省第四中學、監(jiān)利縣立初級中學、羅田縣立中心小學、羅田縣立初級中學教員、主任。
  解放后,在大河岸中心小學,羅田第一中學任教,他文理兼優(yōu),尤以文字、語言根底深厚,他為人正直,不慕權貴,工作認真負責,為教育事業(yè)作出了貢獻,在羅田享有厚望,先后被選為縣人民委員、湖北省代表大會第一、第二屆代表、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。
葉瓊書
  葉瓊書(1905-1961),女,羅田梅家沖人。畢業(yè)于湖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學及漢口市民眾教育教師講習所。曾任漢口市第46小學教員、漢口市民眾教育館婦女部主任,羅田縣女子小學、滕家堡平民小學、縣立中心小學、簡易小學、聯(lián)保小學等校教員。解放后,任八迪河中心小學等校教員。
  葉雖出身封建家庭,但受時代潮流和堂兄、共產黨員葉繩裘教育影響,在大革命時期,她積極投身革命運動。曾任國民黨羅田縣黨部候補執(zhí)委、羅田縣教育整頓委員會委員、羅田縣婦女協(xié)會總務(即會長)。在組建羅田農村婦女協(xié)會,整頓羅田教育以及提倡民主、自由,爭取婦女解放運動中,作出了積極的努力。
  葉畢生從事教育工作,是羅田享有盛名的女教師。
蔡禮成
  蔡禮成(1897-1981),字聞佛,羅田泗泊河(原屬黃岡)人。曾留學日本,畢業(yè)于日本長崎高等師范學校。歸國后,任湖北省立第二女中數(shù)學教師。后任省立科學實驗館館長,積極輔助省立各中等學?茖W實驗教學,成績顯著。1936年,國民黨湖北省政府委其代理秭歸縣長,辭不到職。武漢淪陷,蔡回鄂東,積極參與創(chuàng)建湖北省立聯(lián)合中學郭東分校,并任主任。繼之,創(chuàng)建湖北省立第二高級中學、省立第二師范學校,并任校長。在籌建三校期間,他歷盡艱辛,租借祠堂廟宇和民房作校舍,籌措資金和校具,聘請名師任教。他以救亡圖存精神,實施愛國教育,激勵師生員工艱苦奮斗,勤教苦學,廣育人才,為戰(zhàn)時鄂東中等教育之楷模。蔡秉公持正,光明磊落,抱著一不反共,二不干涉學生愛國運動之宗旨,民主治校,深得當時中共地下黨組織之信賴。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,蔡率省二師遷校于新洲后,任省教育廳督學,對全省教育整頓工作,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議。
何泮芹
  何泮芹(1867-1936),號緩琴,名文淵,一名問源,羅田縣城人。清優(yōu)增生、漢黃德道師范學堂畢業(yè)。清末,任教于省會。入民國回縣,歷任縣立高等小學、模范高小、乙種農業(yè)學校、縣立完全小學教員、校長等職20余年。
  他治學嚴謹,教學有方。晚年,創(chuàng)辦羅田縣圖書館,四方征集圖書資料,不遺余力;并動員房侄何應麟捐獻私人圖書。民國23年(1934年),縣圖書館與民眾教育館合并為“羅田縣書報閱覽處”,他任主任。不二年,病卒。
  何洋芹從事文教工作,為地方培育人才甚多,是民國時期在羅田享有厚望的名師。
林成一
  林成一(1908-1968),化名徐國朗,羅田滕家堡洗兒嶺人,民國14年(1925年),畢業(yè)于武昌啟黃中學,望年,加入中共黨員李梯云組織的“羅麻青年讀書會”,后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、中國共產黨,并任中共羅田縣支部組織委員,積極開展農運工作。民國16年(1927年),協(xié)助李梯云組建國民黨羅田縣黨部,并任籌備委員及執(zhí)行委員。是年5月,羅田發(fā)生反革命暴亂,林與黨組織失去聯(lián)系,出外教書。民國20年(1931年)考入河北省教育學院。卒業(yè)后任省立襄陽民眾教育館館員。從民國25年(1936年)起,先后在晁縣中學、襄陽中學、省聯(lián)中、省女中任教,民國31年(1942年),任省立八高校長,后任省立二師(后改成省立黃岡師范)教員、教導主任:1900年回縣,任羅田師范、羅田一中教師。林文理兼優(yōu),尤長史地,教學得法,成績顯著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受迫害致死。


作者: 君子蘭    時間: 2023-6-21 14:49
羅田名人還真不少,就是宣傳得太少了!
作者: 笑看風云淡    時間: 2023-6-21 14:52
遠不止這些,還有很多,為大羅田點贊!
作者: 笑看風云淡    時間: 2023-6-21 14:52

作者: 笑看風云淡    時間: 2023-6-21 14:52

作者: 儂悟石    時間: 2023-6-21 15:45
毛校這個標題應該是羅田部分歷史名人
作者: 一蓑煙雨    時間: 2023-6-21 16:45
一手好資料
作者: 一蓑煙雨    時間: 2023-6-21 16:45

作者: 一蓑煙雨    時間: 2023-6-21 16:45

作者: 看風景    時間: 2023-6-21 17:32

作者: 看風景    時間: 2023-6-21 17:33

作者: 看風景    時間: 2023-6-21 17:33

作者: 君子蘭    時間: 2023-6-21 23:11
毛校長,好久不見,祝您一切安好,萬事順意!
作者: 為民說話    時間: 2023-6-22 06:13
歷史名人!謝謝毛校長分享
作者: 元帥    時間: 2023-6-22 07:31

作者: 元帥    時間: 2023-6-22 07:32
謝謝醉翁分享
作者: 江湖水    時間: 2023-6-22 09:07
謝謝分享!
作者: 義水人    時間: 2023-6-22 10:47

作者: 義水人    時間: 2023-6-22 10:47

作者: 義水人    時間: 2023-6-22 10:47

作者: 藍妮    時間: 2023-6-22 11:02
長知識了,記住家鄉(xiāng)名人
作者: 藍妮    時間: 2023-6-22 11:02

作者: 窯山將客    時間: 2023-6-22 19:08
還有北宋中期的葉芝春;南宋末年的余天賜;元末的“天完皇帝”徐壽輝……清末的周錫恩等!
作者: 三股石上黃泥腦    時間: 2023-8-22 12:29
據(jù)家譜記載,張明道并不是胡大洪的遺腹子,張氏輩分排序是“必克大明”,張大洪(胡大洪)的父親病逝,母親從張家改嫁胡家,生下遺腹子胡大洪;由于后來涉及田產繼承等問題,張家和胡家打起了官司,這個有記載。胡大洪就回到了張家,重新改回張大洪。張大洪生子張明道(還有兄弟姐妹),張大洪在胡家的同母異父兄弟生子有胡明庶、胡明書等,其中張明道、胡明庶是在北京國子監(jiān)歷代進士碑有明確記載的,胡明庶是進士,但沒有記錄是探花。張明道的名氣要大于胡明庶,他是胡明庶的老師(年紀相差不是非常大),他的學生還包括萬全(萬密齋)、蔡惟生等,張明道和蔡惟生主持了羅田第一部縣志的框架編撰,沒有完成成品,但是是以他們的初稿為基礎的。





歡迎光臨 羅田論壇 (http://www.hotflashzs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