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上注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羅田論壇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新用戶注冊
x
近來,多位朋友問我關于寫詩填詞的一些問題,我從來不敢正面的給予回答之,因我自認為在此領域,只是一個還不太合格的小學生而已,只有熱衷和熱愛。對朋友們的作品更不敢忘加評論,說白了,心里沒底。今在朋友多次相逼之下,斗膽論一回詩了。
詩者,感其況而述其心,發(fā)乎情而施乎藝也——摘自趙缺《無咎詩三百序》。詩歌是世界上最古老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,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,而詩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,并按照一定的音節(jié)、聲調和韻律的要求,用凝練的語言、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(xiàn)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。在中國古代,不合樂的稱為詩,合樂的稱為歌,后世將兩者統(tǒng)稱為詩歌。 什么是好詩?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,甚至可能根本沒有答案。各花入各眼,每一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評判標準,這種觀點是詩壇主流,從來不乏追捧者。實際上,文雖無第一,詩還是有好壞的之分的。個人認為,好詩基本上有以下幾個特點,供諸君參考。
一,擇題與意境。
詩之好壞,一言以蔽之,在于有無厚味余味,有則佳,沒有則必不佳。因意境而興現(xiàn)象,以現(xiàn)象來拱托意境,是詩作以厚以醇的不二法門。簡而言之,就是要托物言志,借景抒情,達到含蓄朦朧、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。意境、現(xiàn)象是文化基因,具有極強的民族性和地域性。
后世的意境說與韻味說,皆肇端于興象。溯本求源,知意象之妙用,慎擇而巧用之者,則詩之大成可期。
二,詩文魅力。
詩意表達,是普通人的一種向往,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,詩是高屋建瓴的存在。詩的魅力,表現(xiàn)出來的結果是同一首詩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解釋,每一種解釋都是自洽而通的。我傾向于認為,如果一首詩只能有唯一的解釋,這首詩即使不算失敗,至少也談不上出類拔萃。一首有魅力的詩,從字面上可以讀出一種意思,字里行間則因為用典可以有多種解讀。末世之詩,棄比興而興議論,覽之雖時有佳篇警句,而回旋余地漸少,詩味亦稍遜古之醇厚。
詩詞的原材料是字與詞,區(qū)別在于,遣詞煉字更精準更傳神,所表達出來的情感情緒更細致更入微,詩的感染力可讀性更強。詩的文字容量相對較小,想在有限的空間展示出足夠的吸引力,文字的魅力不可或缺。干干巴巴,質勝于文,言盡則意盡,這樣的詩無論如何也稱不上是好詩。僻字生詞,盡量不用,用則害意。魅力來自于內斂,如果一首詩,喜樂歡、愁怨恨之類字眼頻見,未免味同嚼蠟。詩中用典,如菜中放鹽,多則苦澀難咽,少則寡淡無味。用典的妙處在于,寥寥數(shù)字的背后,有一個故事在支撐著,因此文字的魅力成倍地增強。但堆砌典故,則無用。用典寧僻勿熟,熟典若用不出新意,不如不用。另外句式的變化,也能夠提高文字的魅力。
三,情感。
感于內心,發(fā)而成詩。詩詞是載體工具,真情才是詩詞風骨。詞語的風采就是詩詞的外衣,衣著邋遢,讓人敬而遠之。過于花哨,給人以淺薄。讀詩就是讀人,無論是詠人詠物詠事還是山水田園之詩,無不透露出詩人的內心世界,傳達出詩人的情感,表現(xiàn)出詩人的追求寄托。情有真?zhèn),情真者易于動人,情偽者令人生厭。小我之情雖淺,有足動人心者。詩要得體,首先是要合身份。情懷無論大小,一旦刻意,便覺造作。除了追求“語不驚人死不休”的煽情效果外,對社會的各層面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,寫出來的東西有多少與現(xiàn)實相符,其次是要慎造境,造境,亦是詩中一法。詩允許夸張,事實上,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夸張,正是詩的魅力所在。但是,今人用反季景物造境的詩詞,多數(shù)是筆力所拘,這樣的詩,終究不入流。境假則情亦不真,作詩者不可不深思而熟慮。
四,寫作技巧
詩貴曲,不尚直。語句直接,它不是詩。宛轉含蓄的詩意表達也,更能夠契合人的內心,形成讀者心中的共鳴之。好的詩作,必須一氣貫通,自圓其說。學詩者最易犯的一個毛病是把一首詩當作百寶箱,什么都想一下子裝進去。實際上過猶不及,與其拼湊填塞,不若刪繁就簡,一首詩只要表達清楚自己的一種情感,足矣。
前人論詩,大多把立意放在第一位。但詩讀得多了,就能夠發(fā)現(xiàn)詩的主題除歌頌之外,基本上不外乎風景、感時、傷遇、嘆老、嗟貧、出游、宴樂、親情友情等等有限的一些方面,自古及今,概莫能外。從立意上,能看出詩人境界的高低,但也很難區(qū)分詩的好壞之。
口語和書面語,自古就是兩種不同的語言體系。詩乃雅言,屬于書面語?谡Z化的表達,失之于輕淺,以至于油滑,完全違背了詩的本質。書面語也不是越艱深冷僻越好,須有度。詞采不是涂脂抹粉,脂粉抹多了,掉下來的必然是渣。詞采需要纖秾適度,增之一分太長減之一分太短的那種,這個度很難把握,只有經過長期的訓練,對文字有深徹感悟的人才能夠做到,嫵而不媚,雅馴明麗,閱讀的體驗更好。
書面語,顧名思義是一種以書面的形式存在、傳播的語言。要掌握以至于熟練運用這套語言系統(tǒng),不讀書肯定不行的。所以有"熟讀唐詩三百首,不會吟詩也會吟"之說,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談到詩詞一定會談到韻律,韻律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:一是平仄,由南北朝時期的沈約等首先提出,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詩中得到廣泛應用之,主要是講究平聲和仄聲的協(xié)調。二是對偶,在韻文特別是格律詩中,對對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較嚴的,詩詞中一般是句對,在賦和八股文中還有多句對和段對。三是押韻,指同韻的字在適當?shù)牡胤剑幸?guī)律地重復出現(xiàn)。以上三個方面都來自于漢語語音的特點,就是單音節(jié)語素占優(yōu)勢,有聲調之。
在詩詞寫作特別是格律詩寫作時平仄、對偶和押韻運用的之好,運用之自然,可以使之詩作增強音樂感,呈現(xiàn)韻律之美;運用的不好,用得過多過濫,就會給人以生拼硬湊之感,甚至以文害義也,六朝到初唐的駢體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。這是每一個詩詞愛好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矣。
以上幾點,只是個人之見解,供朋友們參考及斧正之。
2020年7月于金華雅苑
|